
新智元推荐1

智能+时代的来临
作者:北大大数据与机器学习中心联合主任、百度创始七剑客、酷我创始人雷鸣
下午我参加完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之后,参观了全球超过100个不同的机器人,包括工业机器人、家庭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和教育机器人等,对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以及机器人领域的爆发,充满了期待。其实就在2015年11月,我在硅谷受好友邀请,乘坐了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我还真是被这个机器驾驶的大家伙着实“震撼”了一下。真实的乘坐体验告诉我,自动驾驶在未来5年商业化上路,绝对不是一个空想。
虽然中国还在提互联网+,但是我们确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进入智能+的时代。相对互联网而言,智能+还在襁褓阶段。但也正因如此,它才会显得那么神秘。大家对它那么期待,又那么担心。最近很多国际商业领袖,包括比尔·盖茨和埃隆·马斯克,都提出了人工智能威胁论。但是同时,我们又那么期待着能够给我们做家务、和我们聊天、能够照顾孩子、能够自己开车的诸多不同领域的机器人。这就是我们人类,复杂而又充满探索欲望的物种。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圈子里的活跃成员,我常和谷歌、Facebook、百度等人工智能产业研究团队的科学家们,以及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人工智能领域的教授们沟通。我真实地感受到在大家的努力下,人工智能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它对商业、生活及社会等方面的深刻影响,绝对不是50年以后的事情,而是最近5~10年的事情。就像1994年开始普及的互联网一样,在过去的20多年里,已经颠覆式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现在的人工智能,正以更快的速度,深入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如果想及时的了解人工智能及可能会给这个社会带来哪些积极深远影响,《大智能时代》一书倒是很好的推荐,主要是因为这本书的行文非常轻松易读,不像一些人工智能的书籍,专业和晦涩。用对话方式,更加自然并且更容易接受。
《大智能时代》非常生动和深刻地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优势,同时探讨了人工智能将来如何进行演进,并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等方向,论述了人工智能与这些领域的关系及发展,为我们展示了未来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愿景以及演进的路线。该书并不倾向于给我们预言一个未来确定的人工智能世界,而是结合当前的社会状况和发展,以及未来人工智能的进步,对一些广泛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各种可能情况的探讨。这些探讨更多地在促进我们的思考,让我们去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关注智能会给这个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
无论我们是否关注到、是否愿意,人类总是无法阻止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人工智能作为这种发展中的一个必经阶段,我们应该去更多地了解它、理解它,进而能够让它为我们服务。

智能化改变世界?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
在2015年第七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举办之际,《新智元》创始人杨静女士给了我两本将由机械出版社出版的译书:《数字法则:机器人、大数据和算法如何重塑未来》和另一本《大智能时代:智能科技如何改变人类的经济、社会与生活》,告我出版社希望我能为两本书写序,而且只有5天的时间。
杨静为宣传未来挑战赛不辞辛苦,连续两年亲赴现场报道,而且以极大的热情为传播普及智能技术付出了许多努力,开创了利用新媒体推介和交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的新途径。虽然我时间紧,但实在无法拒绝她的请求,何况自己还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及中国科协智能自动化科普团队的首席科学家,这也的确是份内之事。没有想到,接下来,仅仅读这两本就花了自己两周多的时间。好在很有收获,两本书超出了我的期望。
本以为不过又是两本时尚之作,细读之后,感觉两书极富特色,代表了当代社会关于人工智能技术两个“对立”阵营的典型观点:失望与希望,或更直白地说,反对与支持,十分值得关注智能技术的用户、研究者及政策制定者阅读,而且最好两本合起来读。
显然,《大智能时代:智能科技如何改变人类的经济、社会与生活》支持智能技术,对智能时代充满希望。写书的方式十分新颖,是一位资深商界人士的问和一位年轻技术人员的答之间,引人入胜。
松尾丰博士是东京大学的一位项目副教授,曾在斯坦福大学访问多年,主持过社会网络挖掘系统POLYPHONET的研发,虽然年轻但对许多人工智能技术的看法,很有见地。书虽然不厚,但我在飞机、酒店、会场上断断续续的读了近一周,在内页写下许多随感和记号,为写序做准备。可惜在参加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把书留在了饭桌座位上,尽管还用铅笔在书中写过自己的名字,但书再也找不回来了。不知何人拾到此书,唯一确定的是:一定不是机器人,它们还没有如此的智能。显然,有人喜欢此书,认为至少值得拿回去读。
《大智能时代:智能科技如何改变人类的经济、社会与生活》以对话的形式,从对智能技术本身的描述和认识开始,探索其对政治与经济的推动,对伦理与文化的影响,对社会与教育的冲击,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有趣,许多时候还是十分深刻的分析。特别是讨论判断“人工智能”的基准时,就“中文房间”(即“中国屋”)与“图灵测试”之间的关系;在讨论“大数据”时,就“因果关系”与“关联关系”之间的关系,等等,观点十分明晰。希望有助于解除当下社会上流行的图灵测试“崇拜”和数据挖掘“神化”。当然,我们也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毕竟人类曾有过没有“神灵”认可就不敢放心的阶段,现在还处于弄不清因果关系心里就没有底的境地。
对于人工智能一些分歧较严重的话题,如“奇点理论”、“强AI”等等,松尾丰只是描述观点,并没有加以渲染。显然,这是其智能技术一线工作经验的客观反应。其实,就像光速不可超一样,相信人的智力也是有限的,这也是有限理性的必然结论,我们不应过多地花时间去讨论那些极容易陷入“无穷回溯”的话题之中。我更感兴趣的是书中提出的“网络国家”、“介数国家”、“初创国家”和“创业国家”等概念,以及智能技术在形成与维持这类新型“国家”过程中的核心与关键作用。
更让我高兴的是书中关于结合实时智能技术与PDCA循环,用于大型社会或城市管理与服务、“把神话性质的要素恰当地植于国民的认识中”、“在人工智能中安装模拟世界的设备”、“人工智能或监视机器是否会取代神明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呢?”(这个问题让我想起《1984》中无处不在的“BigBrother”)、“由大家一起决定关于人命价值评分机制的时代即将来临”、“现状的模式化”(其实八卦就是决策与状况的模式化之古老版本),等等讨论,不但有趣,而且相应的思路与自己从事的基于ACP(人工社会、计算实验、平行执行)方法之平行智能的想法,相当一致。
《大智能时代:智能科技如何改变人类的经济、社会与生活》的基调,对智能技术既希望又理性,虽然有着“不放过任何犯罪行为的社会终将到来”的偶尔“超调”,但讨论内容还是合理的。当然,我也不同意“AI是人类最后的发明”之讲法,而“人工智能是日本再次腾飞的机会”之言语也让我想起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五代机”的雄心壮志,但智能时代必将改变世界,就像工业化已经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一样。
就是为了这个原因,推荐你花点时间读读此书,科普一下智能技术,了解并准备迎接新的智能时代。

在人工智能面前,你是宇宙派还是地球派?
摘自《大智能时代:智能科技如何改变人类的经济、社会与生活》
作者:“新智元”创始人杨静
近两年人工智能热之所以从产业界、学术界一直燃烧到媒体和大众层面,西方主流社会对强人工智能议题的关注是一大动力。而西方社会因其宗教和文化特点,又有强烈的末世情怀与救世动机。例如霍金和马斯克提出的人工智能威胁论,就相当于典型的末世救赎启示录。另一方面,库兹韦尔和凯文·凯利等作为人工智能福音派的传道士,则将强人工智能的未来描绘成技术造就的人间天堂,用在数字中永生的愿景吸引业界和大众的向往。最近,连《纽约客》也发表两万字长文,探讨人工智能是否会成为人类的最后发明,这也是人工智能世界观讨论在西方社会进入主流意识形态范畴的标志。
但在涉及国内的人工智能报道时,或许由于中国文化的原因,国内的学术领袖和企业精英,对人工智能的终极问题涉及不多,更侧重于技术与应用的层面。
因此,当我看到《大智能时代:智能科技如何改变人类的经济、社会与生活》一书时,感到非常亲切,迫不及待地读完了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松尾丰教授对日本人工智能学会分为宇宙派和地球派的介绍——这个学会成立于1986年,约有4000会员,每年举办全国大会。松尾教授说,这个学会很厉害,总是从大早上开始就十分认真地讨论,甚至熟人见面都用“你是地球派还是宇宙派”来代替打招呼。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强人工智能,地球派的立场是,人类更重要,是人类在使用人工智能;而宇宙派的立场则是,人类原本就是为了制造人工智能而存在的。松尾教授本人的态度更倾向于宇宙派,对强人工智能的出现,机器对人类的“意识”“爱”和“大脑”的复制,持有一种理性且达观的务实态度。作为一名人工智能专家,松尾教授也对深度学习、大数据和自动驾驶等技术课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他与盐野诚的对话,涉及的深刻哲学与社会议题包括:人类的存在会变得没有必要吗?人工智能值得信任吗?国家会消失吗?人类的工作会消失吗?未来的教育应该怎样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本书的另一位作者是日裔新加坡投资界高管,他提出的问题既有强烈的思辨色彩,又不涉及过多的技术层面,让人工智能未来社会的画面一幅幅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纵览全书,可以看到松尾教授对日本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重新占据全球领导地位有深入思考,他甚至提议让日本国民都能通过基础科目学习掌握人工智能知识,日本人把人工智能当作日本复兴的“复活道具”,这本书也代表了日本人工智能界对大数据创造新国家,即高介数国家的期许——打出了“人工智能是日本再次腾飞的机会”的口号。
日本专家站在这样的战略高度看待人工智能,也通过这本科普读物给“在这个范式转移的时代,每个人应该怎么做”以切实理性的建议。
作为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平台,新智元推荐大家阅读这本雅俗共赏的人工智能图书。在两位日本专家的对话中,对宇宙派和地球派、人类的终极命运和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多一些现实思考。新智元也乐见并将促成中国人工智能学界、产业界尽快有类似的研讨,让社会大众更关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在国家、企业与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应对,并以更系统的形式思考中国的人工智能战略,以及中国人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何去何从。


「招聘」
记者、编译和活动运营
全职和实习生都要
以及人工智能翻译社志愿者
详细信息请进入公众号点击「招聘」
或给 aiera_jobs@163.com 投邮件




